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某NT CP粉

从小说创作角度深入分析 《Fate Zero》为何是Fate系列的经典之作(一)

距离《Fate Zero》(以下简称FZ)小说出版的2007年以及FZ动画完结的2012年都已过去了十年以上,然而关于FZ这部作品的好坏仍为大家争论不休。对该作品大家多是从动画制作、政治观点、人物塑造是否符合FSN等角度进行分析,较少有人完全从小说创作的角度剖析本作品,造成这一现象自是因为动画和小说的受众面不一样,大多数受众看完动画就算成功,而动画制作水平的优秀导致动画与小说原著内容本身的差别不大,足够一般观众了解FZ故事的大概,只有真正对FZ或是作者虚渊感兴趣的粉丝才会找来小说阅读。而如果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小说,无外乎就是两个角度:一是作者写了什么,二是作者如何写的。这里我的分析也同样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此外评价小说自是绕不过FZ的改编动画,本文也会专章评价动画制作。

基于市面上的FZ小说现有台湾翻译版、网络翻译版以及其他版本,我这里主要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刘正伦翻译的《命运零点》,这版译本最大的问题是对很多人名、招式名、语句等没有采用国内玩家熟悉的惯常使用的译名翻译,如“Excalibur”(本版翻译为“应许胜利之剑”)、“Einzbern”(本版翻译为“艾因兹柏恩”)、“master”(本版翻译为“召主”)、“servant”(本版翻译为“从灵”)、“王来三连”(本版翻译为“王者认同,王者允许,王者亦担负此大千世界”)等,除了“王来三连”的翻译值得商榷外,单纯是人名等名词翻译不同的问题倒也不是很大。通过与其他版本的粗浅比较,本版翻译的文笔较其他版本更为华丽,本土化的表达特色更为突出。

 一、写了什么:“黑深残”的底色——追求理想的末路

在FZ文库版的小说最后一本中,有菌类在2011年5月为FZ小说写的后记,是我至今为止看过的菌类为Fate相关作品写的后记中最严肃的一篇,尤其是相较于给FSF之流写的,我一贯的观点是要无比重视作者或者相关评论家写的前言或后记,是理解作品内容的首要出发点,阅读作品至少要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尤其是理论素养较强的作家,他的理念会直接指导他的创作。尽管许多虚黑和zero黑更乐于将本后记仅仅当成是菌类对于朋友的“商业互吹”并表示“自己比某菌更懂某虚”,然而事实证明这篇后记将两个问题说得格外清楚:一是FZ的主题是什么,二是虚渊其人的创作优势与特色。

 1、理想的末路

菌类在后记中说道:“有些作家克服病症,写出希望;也有些作家正面抵抗病症,写出理想。”“如果《Fate/Zero》不只是描述一个男人我执与解放的故事……”上述话语清楚地说明白了本书的主题就是关于“追求理想的故事”,全书的七组御主与从者基本无人逃脱这个“业”,即所谓的“我执”,在圣杯战争中追求自己的“执念”。而本书之所以在结尾落得一个几近悲惨的全灭结局,为全书笼罩上一抹浓重的阴郁色彩,被不知是真理解还是跟风玩梗的人冠以“黑深残”的原因,正是几乎所有对于理想的追求,最终所得到的现实都是与理想的“背道而驰”,本书或者说是四战,都是围绕这种“求而不得”展开:

  • Saber组——理想的背叛:切嗣将圣杯当作是实现自己理想世界(不再有战争、有迫不得已牺牲的世界)的最后途径,最终发现圣杯带给世界的只有灾难,而召唤了圣杯的自己不仅无法实现理想拯救世界,还为世界带来灾难;呆毛对故土毁灭的历史深感悔恨,意图通过圣杯的力量改变历史,结果不仅自己的理想被大帝等人否定,最终还为御主下令亲手摧毁圣杯,郁郁而逝。

  • Archer组——追求的半途而废:召唤了最强的从者却与自己不搭,与最信任的徒弟合伙却被背刺,时臣自始至终的经历当真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闪闪论外,单独讲。

  • Lancer组——理想求而不得:肯主任也同任何一个出身名门、意气风发的年轻魔术师一般渴望通过圣杯战争的舞台尤其是在自己的未婚妻面前证明自己,然而事与愿违,准备好的圣遗物被盗不说,备用的圣遗物却召唤出最不能为自己信任、会与主公的爱人发生纠葛的英灵,渴望在圣杯战争中堂堂正正地进行魔术较量,孰料偏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遇到专走旁门左道的切嗣,输得狼狈;身背诅咒泪痣的迪卢木多曾因主公的女人而不得已背叛主公,再世为人之时便取下彻底做一名骑士为主尽忠的愿望,孰料命运的诡谲让他再度遭遇一名主公与他的女人,陷入两难之地,甚至连最终骑士的尊严也一并失去。

  • Rider组——理想不过虚妄:韦伯作为希欲通过圣杯战争大展身手证明自己,十五天的梦醒过后,蓦然回首,才知曾经的希求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大帝终身追求到达“无尽之海”并实现全球制霸,始终以“坚定不移”的追求背影来引导自己身后的追寻者们,然而最终“霸道”不过是一场不愿醒来的旧梦,被乖离剑打破的那一瞬间,方知“无尽之海”或许本不存在,终不过是自己澎湃的心声罢了。

  • Berserker组——理想的南辕北辙:对于雁夜的形象我认为是小说与动画最大的不同,造成这个现象倒不是动画剧组刻意拔高或者正向化塑造雁夜的原因,而是动画无法细致地展现角色的心理、个别情节细节以及无法如实展现小说里表现作者态度的旁白,小说里分别从葵对于雁夜的态度、樱对于雁夜的态度、绮礼对雁夜下的结论等,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作者对雁夜的贬斥,他自以为是为拯救葵与樱而参加圣杯战争的“高尚愿望”实则不过是对葵的占有欲以及对时臣的嫉妒与仇恨,对于他的“奉献”,在葵眼里不过是丈夫的竞争者,在樱眼里是难以理喻的徒劳无益;至于兰斯洛特,身为骑士,陷入了“对王尽忠,对无辜王后同情”的两难之局,终至于舍弃骑士身份,堕落为毫无理性的发狂的畜生——“如果我只是一头低贱野蛮的禽兽,一只堕落于畜牲道的恶鬼,是不是就能完成那件永世抱憾的愿望呢”

  • Assassin组——追求的背道而驰:“你说这种毁灭、这种悲哀就是……我的愉悦?”绮礼“寻得的真理与自己毕生钻研之道完全相反,这种讽刺实在叫人痛快”;哈桑也是心怀期许所以接受了圣杯的召唤,可惜连愿望是什么也来不及展示,就沦为工具被一发令咒送了性命。

  • Caster组——理想的“实现”:如果说全文所有的角色都挣扎在追去理想与收获绝望的深渊,那么唯一“实现了理想”的正是这对在文中“人人得而诛之”的C组搭档,也是作者的黑色幽默了。龙之介追求“杀人的艺术”“美的艺术”,在临死之时方恍悟原来“最美的艺术”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躯上,最终含笑而去;元帅复活贞德的愿望在他一开始错认呆毛之时就已“实现”,临死之时顿悟哪怕自己的结局充满屈辱与憎恨,但往日的荣耀永存于心,无人可夺,终至于泪流满面。

综上所述,作为恐怕是全Fate系列参战人数最少的一届圣杯战争,仅7X7,但作者将每一组人员都有所照顾,除了百貌塑造相对较弱,基本也是“全面开花”了。正所谓“直面现实的残酷同样是勇气的象征”,正是作者以冷峻的笔触毫不避讳地展现死亡、阴谋、痛苦、毁灭等冷色调,让几乎所有人物都在“理想的湮灭”中沉沦,才让本书给人以强烈的沉重冷硬的现实感,虽然沉痛,但不带给人虚假的希望与繁荣,不对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从执著追求到收获绝望”的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强烈的冲突与矛盾,天然为小说的故事形成巨大的戏剧张力。

 2、主从关系的真实

除了上述提到的贯穿全书的关于“追求理想的末路”的探讨,FZ同时也通过展现主从一道追求理想的过程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主从关系。

  • Saber——相互背离、各自为阵

  • Archer——表里不一、貌合神离

  • Lancer——因猜疑而生的嫌隙

  • Rider——逐步建立与加深的认同与信赖

  • Assassin——纯粹利用的工具人

  • Berserker——纯粹利用的工具人,且被易主亦不知

  • Caster——臭味相投、彼此欣赏信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FZ中的主从关系大部分是令人不愉快的,这种贯穿全书的令人齿冷的主从关系也是构成本书阴暗色调的黑暗底色之一。这也是四战与五战的最大区别所在,四战是一群成年魔术师的战斗,而他们的主从关系之中也充满了成年人世界的尔虞我诈与相互算计利用,唯一让人觉得温馨的主从关系的C组与R组,一个是恶事做尽、人人得而诛之,一个徒留回忆,遗憾长存,哪怕是拆散重组后的Archer组绮礼闪闪,可谓是配合默契了,书中也留下了“最强大也是最邪恶的一组人马”的评论,从这一层面,也可看出作者对于圣杯战争的否定与悲观态度,最终只会湮灭理想,徒留绝望。


评论(1)
热度(1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犹傲霜华
Powered by LOFTER